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6個單元,2個復習單元。每個單元分“A、B、C”三各部分,共12頁,復習單元為6頁。A、B兩部分主要教學單詞和對話及閱讀。通過各種形式教學生字和單詞,并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C部分作為拓展內容主要通過畫圖、填充問卷以及手工制作等形式復習并拓展所學語言,通過聽力活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學過兩年多的英語,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良好的聽、說、讀、寫英語的習慣已基本養成,但由于教材難度偏大,教學內容與課時不成比例,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保持,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口語能力較差,因此,本學期應注重轉化后進生,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加強口語、閱讀能力的訓練。
三、教學總目標:
1、能聽、說、讀、寫81個短語和單詞以及16組句子和11個單詞(包括日常活動、季節、生日、電話用語、動物和野營等幾個話題)。要求能在真實語境中正確運用并能讀懂簡短語篇。
2、能聽、說、認讀21個單詞。
3、能學會4個手工制作。
4、能聽懂、會唱8首歌曲。
5、能聽懂、會吟唱10首歌謠。
6、能完成6個自我評價活動。
7、能理解6個幽默小故事。
8、能了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生活知識。
四、全冊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能按四會句型、單詞的要求掌握所學句型和詞語。
(2)在任務型學習的`過程中運用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完成某項任務。
(3)運用所學的簡單的日常用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膽開口,積極參與,發音清楚,語調正確。
2、難點:
養成良好的聽英語、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
五、主要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輔助手段,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
3、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可將每單元各個板塊重新組排降低難度。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理解質數、合數的意義,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知道100以內的質數,熟悉20以內的質數。
3、培養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質數、合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什么叫因數?
2、自然數分幾類?(奇數和偶數)
教師:自然數還有一種新的`分類方法,就是按一個數的因數個數來分,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分類方法。
【新課講授】
1、學習質數、合數的概念。
(1)寫出1~20各數的因數。(學生動手完成)
點四位學生上黑板寫,教師注意指導。
(2)根據寫出的因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3)教學質數和合數概念。
針對表格提問:什么數只有兩個因數,這兩個因數一定是什么數?
教師: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這樣的數叫做質數(或素數)。
如果一個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板書)
2、教學質數和合數的判斷。
判斷下列各數中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22293537879396
教師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去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根據因數的個數來判斷)
質數:172937
合數:2235879396
3、出示課本第14頁例題1。
找出100以內的質數,做一個質數表。
(1)提問: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張100以內的質數表?
(2)匯報:
①根據質數的概念逐個判斷。
②用篩選法排除。
③注意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篇3)
教學目標
1.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邊讀邊思,深刻領會詞句的意思。學會“推敲”詞語的方法。
2.學會11個生字,1個多音字,理解2個詞語。
3.能理解課文的思路,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4.能辨析反問句和設問句,進一步了解設問句的作用。
5.感受一個真正的黨員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體會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爭業績。
重點和難點
重點:細讀課文第二、三段,理解通過具體事例說明江姐高貴品質的表達方法。
難點:認識插敘的段落,懂得插敘的作用。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和有關詞語。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那些值得我們敬仰、懷念、紀念和永遠不忘的優秀人物、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
2.初讀課文。
(1)聽錄音讀課文。
思考:江姐是怎樣的人?從課文中哪一句話可看出來?
(2)討論上面的問題。(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3)簡介江姐的情況。出示人物照片、全家照片。
(4)默讀課文,通過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新詞。
3.檢查自學情況。
(1)多音字組詞。
解(jiě jiè)強(qiáng qiǎng jiàng )
(2)注意下面的字的正確書寫。
萬籟俱寂匪首
(3)理解詞語的意思。
令人心悸萬籟俱寂懦夫
4.默讀課文,給課文分段。
(1)課文反映了江姐怎樣的崇高品質?這些品質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來說明的?
(a.江姐奉命去農村工作,遭受丈夫被叛徒殺害的打擊,她強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的地方工作。
B.江姐經受了一夜的殘酷折磨,堅貞不屈。)
(2)根據課文內容的改變,給課文分段。
-1-
5.布置作業。
(1)指導完成作業本第1、2、3題。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
2.理解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江姐的品質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1)讀準下面的字:倔強解送屏息
(2)解釋下面的詞語:萬籟俱寂令人心悸通夜未眠
2.學習課文第二段。
(1)聽錄音,思考: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現特別感人?
(2)自由讀課文,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一段中每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全班交流。
要點:
a.江姐暫時與丈夫斷絕通訊聯系。
b.江姐奉命去奉節跟丈夫聯系。
c.江姐得知丈夫犧牲。
d.江姐強忍悲痛,離開奉節。
e.江姐留在丈夫工作過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在萬縣被捕。
(3)默讀課文第5、6自然段,劃出體現江姐不顧個人安危,強忍悲痛的堅強意志。討論交流,理解重點詞句。
A.她抬起頭,強壓住內心的悲憤……踏著泥濘的路走了。
B.她沒哭,嘴唇微微抖動,平靜的吐出了仿佛經過千百次考慮的話。
(參考課后習題)
(4) 小結:這兩句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表現了人物的思想品質。
3.學習課文第一段、第三段。
(1)自學課文,思考:這一夜江姐怎樣經受殘酷折磨的?
(2)理清課文內容后分層。(提審——受審——回牢房)
(3) “提審”與第三段哪句話連接?(“這天夜里帶她出去,看來也不會例外?!?
(4)敵人帶江姐去干什么?(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圖片)
在敵人的毒刑拷打面前,江姐堅貞不屈,表現出鋼鐵般的革命意志,有感情地讀課文。
(5)概括段意。
4.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第4、5(1)、(2)題。
(2)讀課文。
-2-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第四段,總結課文。
2.理清課文地層次,懂得插敘的作用。
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四段。
(1)自學課文,思考:難友們從江姐的英雄行為中受到了怎樣的鼓舞?江姐又是怎樣對待同志們的關懷和慰問的?
(2)理解重點句。
“竹簽子是竹子做的,但黨員的意志是用鋼鐵鑄成的。”
用“鋼鐵鑄成的”跟“竹子做的”做比較,為了說明什么?
完成作業本第5題的第3小題。
2. 總結課文。
(1)課文第一、三段主要記敘了什么?(江姐經受一夜折磨的經過。)
(2)第二段主要記敘了什么?能不能把這一段插敘去掉?(第二段的插敘給江姐的英雄事跡做了必要的補充和鋪墊,把事情的起因交待清楚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寫江姐在刑訊室里堅貞不屈的那部分和難友們給江姐寫的致敬信。
4.布置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的練習。
(2)背誦難友們給江姐的信。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引導學生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學習目標:
1.了解石灰的特點,理解詩句的意思。
2.聯系作者生平,了解詩句托物言志的特點,體會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間”志向。
3.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古詩。
學習任務:
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三、“托物”寫詩,抒發志向
重點:在有層次的品讀中明詩意、悟詩情。
難點:借助資料,體會于謙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節操。
課前準備:
學生閱讀的資料;PPT。
第二部分過程設計
導課:
1、導入課題
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流傳千古的詩——《石灰吟》。讀題。吟,是古詩的一種形式。吟誦,贊美的意思。這首詩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謙)從題目中,我們知道,于謙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確目標
石灰有什么值得稱頌的?
3、預期效果
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古詩,走進于謙,用以前學古詩的方法明詩意,悟詩情。怎么樣對自己有信心嗎?
導學
任務一:初讀詩句,整體感知
任務呈現:
自由朗讀古詩,至少讀三遍。要字正腔圓地讀,讀到讀準字音了,讀通句子了,讀出節奏了停下來。遇到易錯的字音可以在書上做出標記。
自主學習:
自由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展示交流:
1、誰來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字音要注意?
2、指讀,評價。同桌互讀。
任務二:品讀詩句,理解詩意
過渡:老師這兒有一份資料,具體描述了石灰的制作過程。
任務呈現: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這份材料與于謙的描寫哪些地方是一一對應的。借助它把你認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詞解釋標在書上空白處,并試著理解詩意。
石灰自述
自主學習:學生對照材料與古詩,尋找制作過程的聯系點。
展示交流:
1、對比中說詩意,隨機品讀,評讀。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錘萬擊理解字意:錘、擊。和千錘萬擊是虛指的用法
(2)經過烈火的焚燒——烈火焚燒面對熊熊燃燒的大火石灰態度如何?板書若等閑。解釋字意。多么堅強的石灰想說些什么?指名說前兩句的詩意并隨機品讀。
(3)石頭外形變成了粉末狀的白灰——粉骨碎身用關聯詞“雖然——但是——”說一句話!
(4)教師過渡質疑:在我們看來難以承受的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粉骨碎身,石灰為什么能“若等閑”“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間)——你是怎么知道的
(5)我們教室的白墻就是石灰水粉刷出來的——要留清白你知道石灰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清白?潔白干凈。
2、后兩句的詩意會說嗎?讀出石灰的心聲。同桌交互說詩意。
3、教師總結:通過對石灰制作過程的了解,你認識怎樣的石灰?(堅強不屈、潔身自好)你對石灰產生了怎樣的情感?(敬佩、崇敬)
4、引導朗讀:帶著對對石灰的敬意去讀。
5、過渡:于謙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可能會有怎樣的人生經歷?請看資料。閱讀資料談體會。
6、石灰、于謙找到相同的地方了嗎?石灰如人,人如石灰。這首詩正是于謙一生的寫照啊!這就是古詩中“托物言志”的寫法。
7、設境誦讀。
(1)假如你就是當年那個愛思考的小于謙,你會怎樣誦讀你寫的這首詩?
(2)為官后的于謙依然不忘自己年輕時寫下的《石灰吟》。當他回首自己坎坷的為官生涯時。
(3)當他戴著腳鐐手銬走上刑場的時候,他又會怎樣誦讀這首詩呢?(指名學生讀) (音樂起,誦讀全詩)
8、背誦古詩。
任務三:“托物”寫詩,抒發志向
過渡:同學們還學過哪些托物言志的詩?有哪些物可以寄托我們的志向呢?
任務呈現:在這兩首托物言志的詩中任選一首完成最后一句,寄托我們的志向。
自主學習:創作詩句
展示交流:學生相互交流詩句積極評價
檢測導結:
目標檢測:
1、選出正確的解釋:等閑
a、空閑
b、平平常常
2、寫出最能體現于謙心聲的詩句:
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反饋:同桌交換意見,再集體訂正
反思總結:
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石灰吟
(托物言志)
千錘萬擊
烈火焚燒等閑———清白
粉骨碎身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篇4)
一、整體思維
該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美感和視覺體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小學五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全書共16課。
二、教學目標
1.借助不同的工具、論文和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體人才,通過看、畫、做,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體驗建?;顒拥臉啡?。
2.你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工具、論文、各種媒體人才,可以通過看、畫、做簡單的把設計和裝修結合起來,體驗設計和制作活動的樂趣。
3.欣賞大自然和各種藝術作品的造型和色彩,用簡短的文字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通過游戲建模的方式進行想象、創作、表演和有主題或無主題的展示。
第三,教學方法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創造條件,給學生更多的機會
3.創造文化情境,培養人文精神。新課程標準指出,藝術學習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能訓練,更是一種文化學習。美術具有知識面廣、綜合性強的特點,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有著直接和隱性的聯系。因此,它是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培養人的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4.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即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在這些學習方法中,通過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活動,訓練學生與他人互動,從而達到永遠不發展自己的目的。
5.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和探究性學習。
6.學生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
7.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8.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全卷教學進度
每周內容
第一周《萬綠叢中一點紅》
第二周《色彩的和諧》
第三周《美麗的紋樣》
第四周《禮物的外套》
第五周《趣味文字》
第6周《地球的新生》
第七周《古樸精美的華表》
第八周《鳥語花香》
第9周《陶泥的世界》
第10周《詩情畫意》
第11周《為解放軍叔叔畫張像》
第12周《會跳的玩具》
第13周《電腦美術》
第14周《美術學習記錄袋》
第15周《元宵節里掛彩燈》
第16周《珍愛國寶》
第17周
第十八周總復習
五年級教學工作計劃(精選篇5)
一、班級情況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有了一些基本的藝術知識。這學期重點學習設計知識、中國水墨畫知識、手工知識等。從而為學生今后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十版教材的編寫者,在寫作上,以促進藝術素養的形成、探索藝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以人文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以“貼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為指導,選擇符合五年級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形成新的藝術教材體系。全書共20課,涵蓋建模、表演、設計、應用、鑒賞、評論、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其中建模、表演、設計、應用占了很大比重。鑒賞和評論除了藝術寶藏單元的內容外,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上講授,分布在各個班級之間。
本卷的教學中,技能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的,但也有平行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時,可以根據季節、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課時和順序。
三、教學目標
1.運用形狀、色彩、肌理、空間等藝術語言,通過描寫、立體造型等手段,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記錄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發展意境和創作能力,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建模、性能)
2.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平衡、節奏與韻律的組合原則,可以了解一些材料、設計與裝飾、美化周邊環境的簡單思路、設計方法和加工方法。(設計、應用)
3.欣賞和理解自然美和藝術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內容,通過描述、分析和討論理解藝術表達的多樣性,用一些簡單的藝術術語表達你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欣賞評論)
4.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結合藝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策劃、制作、表演和展示,體驗藝術、環境和傳統文化的關系。(綜合與探索)
四、教學內容
(一)、[建模、性能]學習領域
1、用不同紋理的自然物體或人造物體,通過拓印或剪貼,制作出各種圖形。
2.學習簡單的國畫方法,體會筆墨的滋味。
3.學習簡單的繪畫構圖方法,簡單的透視知識和結構比例知識。
4.結合傳統藝術中的色彩運用方法,學習對比、和聲等色彩知識。
5.學習漫畫和漫畫的表現方法,練習繪畫。
6.學習泥塑、剪紙等方法制作作品。
7.學習電腦輔助繪畫的方法。
(二)、[設計、應用]學習領域
1.學習簡單圖案的基礎知識,并應用到裝飾中。
2.用塑料瓶和廢料設計制造娃娃,日用品,交通工具模型。
3.配合同學在綁、貼、畫全過程制作風箏,開展放飛活動。
4.利用電腦或其他手段為文化體育活動設計書籍封面和海報。
5.學習如何制作陶器。
(三)、[欣賞、評論]學習領域
1.通過討論和比較的方式欣賞中外優秀的藝術作品,欣賞不同的藝術風格。
2.介紹一件優秀藝術作品的創作過程,體會藝術與生活的關系。
3.鼓勵學生從課本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查閱資料向同學介紹自己欣賞作品的經歷。
4.欣賞雕塑和現代工業品,通過看視頻和圖片感受不同材質的美。
5.介紹一位畫家及其代表作。
6.欣賞中國石窟藝術。
(四),【綜合,探索】學習領域
1.結合傳統節日、校隊會議等活動,設計、制作、展示平面或立體藝術作品。
2.寫自己喜歡的劇本,設計制作相應的布景或道具,表演。
3.運用平衡、運動、光、電等科學知識。并利用生活中的廢舊材料,設計制作簡單創意的立體造型或日用品。
4.利用計算機等手段進行藝術創作或展覽活動。